自爆隐私的网游工作室内部人员
远去,寻梦
“ 咚锵、咚锵、咚锵……” 2008年的春天,在坐在火车上离去的时候,淡淡的离别的沉闷,已经被空气中依然飘荡着的一丝节日的欢乐冲得很淡了。我的心情有一丝激动。我要去广州了,我要开始我新的“事业”了。我有个朋友在那里,刚刚搞起了一个小型工作室,准备“做”一个叫某某世界的游戏,刚好需要人手帮忙。而我过去,就是充当一个下手兼合伙人的角色。
说真的,这工作室应该叫微型工作室更合适点,算上了我,这工作室也只有两个人,四台机器。不过你也不用惊讶,在我与其他工作室交流后,发现这样模式的工作室占多数,多是两个人,几台机子(几绝对小于十)。或许这样的情况与大家认知的工作室有点出入,不过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改变,哪怕是短暂的一两年,都早已面目全非了,何况这与瞬息万变的网络行业有关。如果有留意代练行业的人,大概知道CWOW火起来的时候,代练也火了起来,大量的人涌进这个行业,人数以几何级别的速度增长。虽然客户这个蛋糕也会增大,但这速度远远追不上参与瓜分的人的增长速度,甚至连车尾灯都看不到。其结果也很显然,僧多粥少,必然有人挨饿。从上一年开始,体格不怎么强壮的大中型工作室纷纷倒闭,之后便由投资低、风险小的小工作室替代。其实那都是原先从事代练的人搞起的,可能是因为那些人既有能力又无法自拔吧。对一个赖着游戏不放手,甚至还有点渴望靠游戏混点饭吃的人来说,搞个打币或者代练工作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于是小型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
代练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赚钱了,这我是知道的,在去广州之前就知道的。毕竟以前常去的网吧,在旁边开的工作室是天天见着,也就都在上一年关了。当然这是那老板醒目,见好就收。你要问我为什么明知代练境况不好了,还要掺进去?我只能回答你,我饿了,不但是肚子在叫饿,还有心灵上的。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一书告诉我,当一个人停滞不前的时候,那就试着改变环境,或者让环境改变自己。于是我“逃”出去了,我远离了自己原来的那个安稳的玩家身份以及那些熟悉的生活圈子。人们总是觉得远方才是更好的,不是么
内部与外部
至于“两个人,四台机子”意味着什么?想必大家早已猜到,小型工作室是使用外挂工作的。
工作中使用的那些外挂,我们通常称为内部挂,即只在内部流通的外挂。具体点说就是,由外挂代理商(相关内容后面会提到)建立一个QQ群,对每位申请加入的人进行验证,了解清楚申请者对该外挂讯息的获知渠道,再与介绍人核对申请者资料,方才允许加入。对于外挂程序的流通、使用权限,仅对群内成员严格开放,并且严禁对群外闲杂人员透露与外挂有关的讯息。
另外,为了严紧地控制售出外挂的流向,一般内部外挂都需要绑定人物或者绑定机器,也就是只能在固定人物或机器上使用。在如此严密的措施下,某些内部挂也真的做到了只在内部流通,在网上搜索也难觅其踪影。这一切的措施,都是为了有效地延长外挂的存活时间。我曾接触的风行外挂就是个这样的例子,已存活了一年多,我离开的时候依然健在。
内部挂基本上都不是脱机外挂,必须运行游戏才可以使用,因此,机器配置的好坏限制了外挂的多开数量。而绑人物或绑机的设定,也限制了机子运行外挂的个数。绑人物外挂只能单开,这类外挂多是使用于副本或练级,带有比较BT的功能,例如在3D游戏的副本里穿墙等。绑机外挂则可以多开,这类外挂多是用来刷材料或者刷钱。至于绑机外挂可以开几个,是由机子配置以及外挂本身限定的个数——这个数字有时候是游戏默认的运行个数——来决定。我在工作中最初使用的绑机外挂叫淡水挂,在中端配置的机子上,一般可以运行16-20个外挂。
规矩严厉的QQ群只是众多内部挂的一部分,也有部分内部挂的QQ群来者不拒,见一个收一个,群内杂七杂八的人员占了大部分。这类外挂虽然也少在网上放出讯息,但外挂功能较差(这也是来者不拒的原因吧),对外挂讯息的保密并不严谨。一般这样的外挂比较便宜,存活时间不长,不是被封杀了就是作者跑路了。这类的外挂当中,有一部分甚至是以前某个跑了路的作者,使用之前的外挂程序内核,只是简单的换了个包装就放出来,继续招摇撞骗。
至于网上能搜索到的游戏外挂已经不算是内部挂了。这类流传于网络上的外挂,极容易遭到游戏官方的封杀,一般都活不长。当然,也是有例外的,不过就算逃过了官方,也会被别人破解。如果这些外挂是收费的还能相信,要是那些不收费的外挂,绝大部分是携带了木马的,使用后会令你的号变得一干二净。我接触的机械人外挂就是个这样的例子,网上流通,收费,没被封杀掉,听说《XX》出现的时候它就在了。不过这外挂早已被人破解得彻底,若用杀毒软件能检测到木马,也不知道是原本有的还是破解的时候加上去的。
现在的外挂已经是无孔不入,但凡是个游戏,就有外挂,甚至连封测的游戏都有。对于选择什么游戏,这是个问题。既不能选择竞争过于激烈的最热门的游戏,也不能选择市场过于狭小的冷门游戏。因此,大部分小型工作室都选择那些稍为热门——这里热门还有交易量热门的意思——的游戏,那时《X世界》、《XX》、《XX》等游戏都属于此列。这些游戏既有市场,竞争的激烈程度尚能接受。不过也就“那时”是这样。
同时,这些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对游戏币有巨大的需求。而金币产出,相比练级、打装备等服务的投资都少,又便于贮藏,适合小型工作室。交易网站上提供的游戏币,很多是来自这样的小型工作室。
工作室对游戏的介入,是一把双刃剑,不,更贴切点说,是一把追命镰刀,追游戏的命。工作室的存在虽然可以降低游戏的难度,但另一方面则是给游戏内的经济加入过量的催化剂,令游戏币严重通货膨胀,极大的扰乱了游戏内的经济系统,最终导致游戏的寿命剧减。可是现在的人哪管游戏的寿命长短,统统只在乎自己短暂的利益。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推出网络版的可持续发展呢?
进入朋友的小型工作室时,选择的游戏是《XX》,既是因为这游戏不需要点卡,也是因为游戏币的交易量比较热门。从那时候起,我便开始日复一日地制作着外挂脚本,让人物练到指定级数,再到指定的地方刷钱。这是重复而无聊的工作。